今天要介紹的又是一首嚴格來說不是遊戲BGM的樂曲。
Morning Music,有聽過嗎?或者說,有打過嗎?
現代遊戲玩家接觸這首的渠道多半來自Nostalgia,老一點的玩家也有可能從Keyboardmania聽來。
這首歌聽上去就像朝日的陽光柔和地照在玩家身上,用管風琴來表達的話那種巴洛克味道簡直濃到不行。可是這樂曲真的就只是作出來當音遊曲嗎?當然不是。
1985年不算是電子遊戲盤古初開的年代,但也算原始時代了。最古早的電子遊戲簡單到用一塊電路版就能搞定(試想想簡單遊戲其實小到一個boot sector就夠了),但隨著遊戲複雜化這種堆電路的方法開始不行了,他們必須用某種方法把資料給存起來。
當時Konami選擇的是磁泡(Bubble Memory),所以才有了Bubble System的名稱。可是為甚麼Bubble System要有專屬音樂呢?原因很簡單,讀取這種媒介很慢。把遊戲給抄出來要一到兩分鐘的時間,為了不要讓機台看上去當掉,Konami加了這樣一首歌和99數下去的倒數,這樣就能安心看著它開機了。這種媒介要預熱才能用。於是在天冷的時節裡你還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前面先花兩分鐘預熱,後面的morning usic才是讀取的環節。
光用聽的就覺得這個媒介有夠麻煩,當時的理由是「比磁帶好」……可是當ROM普及化的時候這個媒介就迅速從麻煩低效變成一文不值了。Konami在BS(嗯……)上面推了幾款遊戲便草草收場,不過Gradius和TwinBee等遊戲都頗受歡迎,可見Bubble System就只是系統設計的失誤罷了。
選錯硬件導致泥足深陷的事在當年並不罕見,Konami只是受害者之一罷了。單說遊戲界就有16/32/64-bit之爭、卡帶vs光碟之爭等等,每次做錯決定就會讓廠商輸到整個世代甚至直接倒掉。不過對玩家來說,硬體的多樣性反倒能滿足市場的各樣需求:不同位元數能做出不同樣式的遊戲、卡帶便於攜帶也能夾帶私貨做出像Gimmick!那樣音效炸裂的遊戲或者黃金太陽那樣外置硬件獨創另類玩法的遊戲;而光碟就主打標準化……還有易於複製(並沒有)。這是屬於那個年代玩家的浪漫。還記得可以透過焊接魔改的主機嗎?
言歸正傳,所以morning music不怎樣算遊戲BGM,至少元祖版本是這樣--它不是遊戲裡面的BGM。不過,要說它是遊戲系統裡的BGM的話它可說是實至名歸,甚至是獨一無二。很難想象,一家音樂如此內行的公司,到底為何可以在管理決策上面做得完全一塌糊塗。對,說你就是你Konam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