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已經過一半多一點了。雖然按農曆來看大暑已經過去,但用暑假來看現在才差不多要進入高潮的部分。比如說,永無止境的八月就是17日開始的。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梗呢?
如果要問我印象最深刻的「夏」歌,近十年的話我一定會回答君の知らない物語。
「あれがデネブ、アルタイル、ベガ」
君は指さす夏の大三角
覚えて空を見る--
やっと見つけた織姫様
だけどどこだろう彦星様
これじゃひとりぼっち--
每次這段都聽得鳥肌直豎要哭出來,不是有這種衝動而是淚不知不覺就滾下來了。夏季大三角和牛郎織女都是洋溢夏日氣息的元素,簡單幾句不但押韻又富含深意:我望向妳指給我看的夜空,看得見織女卻找不到牛郎。這樣織女不會孤獨嗎?那麼、妳又在哪裡呢?
……
咳咳。跑題了。君の知らない物語再好聽也總不會是遊戲BGM吧?
夏日、古早經典、遊戲BGM。
我想不少讀者已經猜出來了,那就是夏祭り。
原曲來自JITTERIN’JINN(1990),當時就斬下不錯的成績(oricon週間三位、全年80)。沒想到十年後的Whiteberry版本更進一步,不但全年排34,更讓她們登上紅白大舞台。對我來說接觸這首歌的契機當然不是當年的J-POP,而是太鼓收錄的版本。從二代開始每代都有收錄,是太鼓存續率最高、最經典的曲目之一。
夏祭り成為太鼓的招牌可說是渾然天成。太鼓本來就帶有熱鬧和祭典屬性,跟夏祭り完美重合。現實中的夏祭會有太鼓表演,那遊戲裡的太鼓也放上這一首也是天作之合。
你還記得那個太鼓的鬼譜嗎?那些沒有變化的ddd和kkk三連音,簡單的節奏不但切題,也是很好的登龍門。對我來說大部分音遊「上級者」門檻的概念都差不多,就是對十六分連打的應付能力。DDR的話是MAX300,太鼓的話鬼6星的夏祭り作為上級者的分界或許過易,作為引導成為上級者的前置卻非常合適。夏祭り的BPM142不算快也不算慢,拿來適應連打剛好。這首的物量也不少,能穩定地把那堆三連連打全部打過的話相信難一點、天國與地獄之流也不會構成任何障礙。我想,這也是為甚麼太鼓玩家普遍對夏祭り記憶如此深刻吧?
其實我一直都不知道太鼓版本的夏祭就是Whiteberry唱的,以為是南夢宮自己找人唱,現在比較熟番音遊公司運作以後才知道這根本不太可能。Whiteberry版的夏祭り的確比原版更青春熱情,在基本的樂團樂器以上還加上了太鼓等祭典元素,放進遊戲裡再適合不過。不過原來後來太鼓也把原版給收了進去,還做了個十星的裡鬼譜。譜面好不好看人,至少原版在遊戲裡聽起來也不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後加了太鼓音效的緣故就是。
夏祭り作為「夏」歌經典最難得的是跨界而且持續的影響力。作為流行曲在1990和2000年分別火紅過一次,太鼓是在2001收錄,但太鼓作為遊戲冒起是2005出新機台和2003-2008分別在PS2/PSP/NDS出遊戲以後的事。到了2020年代夏祭り在太鼓那快要氾濫的歌單中或許沒那麼顯眼了,但這不代表歌曲的影響力消失掉--夏祭り作為野球應援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夏祭り和狙いうち都是常見的甲子園應援曲。比如佐賀商版的狙いうち和濟美的夏祭り都不錯。說起來習志野和大阪桐蔭的版本也不錯,可惜這兩家今年都沒進去正賽。不過沒關係,橫濱的也不錯?在高校野球以外在NPB同樣能發現夏祭り的身影,比如養樂多的チャンステーマ1。給球員應援到一半也有機會變奏成夏祭り,比如這個給山田哲人和巴冷天打氣的。
所以說,夏祭り在1990、2000、2010甚至2020四個世紀的年輕人心裡都留下了印記。就算在今時今日,網絡世界上的大家也都還記得這一首夏季定番。從天月、96貓等nico歌手唱的版本那超強的播放量就能知一二。我私心也推Gero的版本就是。
夏祭り和君の知らない物語這對比起來其實很有趣。兩首都是夏日夜上的青春物語。一首是熱血外放的祭典、一首是寧靜夜空的思憶。既然兩者並無衝突,串起成一個短篇故事應該也不錯吧?感覺會是非常棒的東京夢華錄題材,不過最近有點忙,這件事就交給GPT好了。
不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下個世代的人還會不會接觸到君の知らない物語那優美的歌詞。不過夏祭り的話,我想還能在機廳、球場上流傳很久吧。
我倒是希望大家兩首都能記住就是。畢竟歌曲就像牛郎織女那般,你找不找他們都在那裡。可是找不著的話,大概總會有點空虛寂寞。妳說是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